当前位置:首页> 重要讲话

王超部长助理在第二届“中国-加拿大经贸合作论坛”晚宴上的致辞

文章来源:
文章类型: 内容分类:
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 王超

(2008年11月3日)

尊敬的德马雷先生,

尊敬的罗岚大使,

尊敬的麦坚迪省长,格雷汉姆省长,多尔省长,吉兹

省长和约翰逊先生,

尊敬的克莱特主席,哈德会长,

尊敬的于平副会长,

女士们,先生们,朋友们:

  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晚宴。深秋的北京,寒意渐浓,但对于远道而来的许多加拿大朋友来说,中国的市场正春意盎然,呈现出勃勃生机。首先,我代表中国商务部对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。同时,我也愿借此机会,对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向中国提供宝贵支持和援助的加拿大各级政府、各界人士,表示衷心的感谢!你们的慷慨和无私奉献,是中加两国友谊世代长青的写照。

  多年来,在两国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,中加经贸合作不断拓展,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。中国已成为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。2007年,双边贸易额已突破300亿美元。今年1-9月,两国经贸合作继续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发展,贸易额逾260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%。截至今年9月底,加对华投资项目逾1万个,投资总额近63亿美元,鲍尔、庞巴迪等众多公司在华业绩良好。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在加拿大的投资也十分活跃,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37亿美元。中加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,与在座各位朋友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。

  女士们,先生们:

 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。30年来,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,国民经济快速发展。1978年以来,中国GDP年均增长9.7%,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。1978年到 2007年,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2.17万亿美元,年均增长17.4%。1982年到2007年,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3亿美元增长到2509亿美元,年均增长17.6%。今年以来,中国克服种种困难,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。前三季度,中国GDP 20.2万亿元(约合2.95万亿美元),增长9.9%,进出口贸易1.97万亿美元,增长25.2%,实际吸收外资744多亿美元,增长40%。截至目前,中国实际吸收外商投资金额累计超过8000亿美元。

  过去30年的经验证明,对外开放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,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大家庭的共同繁荣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,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0%,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%。中国产品物美价优,丰富了世界各国的消费市场,降低了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。中国不断扩大市场准入,积极鼓励外商投资,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商机和利润。世界银行调查显示,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回报率高达22%,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。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把中国作为全球战略的重点。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,在座的很多加拿大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。

  在新的形势下,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,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。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错综复杂,金融动荡还在蔓延,实体经济已受影响。中国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协调与合作,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各种风险。

  女士们,先生们:

  中加经济互补性很强,经贸合作潜力巨大。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为加拿大产品提供了广阔市场。加拿大丰富的自然资源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,可以满足中国经济向高水平发展的需要。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双边贸易与双向投资,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。这也是双方企业的强烈愿望。

  中国政府欢迎加拿大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建设。目前双方已在金融、保险、运输、交通、通讯、物流等领域开展了良好的合作。加方在节能环保、生物科学、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和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有较强的技术优势,我们愿与加方在这些领域加强联合研发。我们也愿与加方一道在能源、矿产品、农产品、水产品等方面加强互利合作。同时,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加拿大投资者积极参与中西部地区开发,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寻求更大发展空间。

  女士们,先生们:

  展望未来,我们对中加经贸合作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。中国政府愿与加拿大各级政府一起,为经贸合作营造良好氛围,努力提高两国经贸合作水平。希望加拿大企业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,在中国取得更加良好的业绩。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发挥自身影响力,排除各种干扰因素,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,推动中加双边整体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发展。

  最后,祝愿两国企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!祝愿中加经贸关系明天更美好!

推荐文章:

   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:

    1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原创”的所有作品,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:“文章来源:商务部网站”。

    2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转载”、“文章类型:编译”、“文章类型:摘编”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并自负法律责任。